|
|||
USB 3.1和Thunderbolt相比較
近年來,經常有人拿Thunderbolt和USB相比較,尤其是Thunderbolt 2和USB3.1相繼推出市場之后,二者之間的較量更是愈演愈烈。有人說USB早已統領傳輸數據、接駁設備的數據傳輸接口的市場,成為數據傳輸接口領域獨一無二的霸主;也有人質疑USB的絕對地位之說,認為Thunderbolt有英特爾和蘋果兩大巨頭鼎力支持,勢必會動搖USB的地位,USB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。 那么,究竟USB 3.1與Thunderbolt 2的性能孰強孰弱,誰才是未來數據傳輸接口的標準,數據傳輸接口的市場會如何發展?在此,我們從五個方面對USB 3.1與Thunderbolt 2進行分析和比較,看看到底誰才是傳輸接口的真正強者。
第一局:傳輸速度
Thunderbolt 勝出 數據傳輸接口的傳輸速度是大家最關注的問題,雖然USB 3.1比USB 3.0有極大的提升,傳輸速度翻了一番,跟Thunderbolt一樣能夠高達10Gbps。但是,Thunderbolt能夠在同一個連接器內提供兩個通道,雙向傳輸都能達到10Gb/s,所以現在超高速、超靈活的 Thunderbolt 2 將傳輸速度一舉提升到 20Gb/s。從傳輸速度來看,Thunderbolt要比USB略勝一籌。
第二局:價格高低
USB 3.1勝出 雖然Thunderbolt 2的速度比USB3.1要快一倍,但是其芯片的生產完全掌握在英特爾公司手上,目前英特爾壟斷了Thunderbolt所有主控芯片的供應。據了解,Thunderbolt芯片的價格達30美元(約合人民幣187元),搭載Thunderbolt2技術的主板比沒有搭載Thunderbolt2接口的主板貴60美元,現在,連2米的Thunderbolt2線纜的報價也高達288元。 USB 3.1與Thunderbolt2相比最令人滿意的就是其基本免費,通用的PC芯片里面基本都集中了USB接口,對于普通的消費者而言,使用USB接口相當于替自己省錢。
第三局:普及程度
USB 3.1勝出
雖然Thunderbolt 2的速度比USB3.1要快一倍,但是其芯片的生產完全掌握在英特爾公司手上,目前英特爾壟斷了Thunderbolt所有主控芯片的供應。據了解,Thunderbolt芯片的價格達30美元(約合人民幣187元),搭載Thunderbolt2技術的主板比沒有搭載Thunderbolt2接口的主板貴60美元,現在,連2米的Thunderbolt2線纜的報價也高達288元。 USB 3.1與Thunderbolt2相比最令人滿意的就是其基本免費,通用的PC芯片里面基本都集中了USB接口,對于普通的消費者而言,使用USB接口相當于替自己省錢。
第四局:實用性能
雙方相平
對于USB3.1和Thunderbolt2這些民用規范來說,使用性能相當于可 “實際效果和理論指標的差距”。 雖然Thunderbolt2規范號稱完全支持熱插拔,但是電腦對Thunderbolt2的熱插拔支持性卻有些問題,有人做過實驗,包括微星在內的部分電腦并不支持Thunderbolt2熱插拔,如果想讓ThunderBolt2接口熱插拔Thunderbolt硬盤,必須先重啟電腦,這將會給用戶帶來極大的麻煩。 而USB3.1則完全支持熱插拔,這樣用戶在使用外接設備時,不需要重復“關機將并口或串口電纜接上再開機”這樣的動作,直接在電腦工作時,就可以將USB3.1接口插上使用。不過,在實用性上USB 3.1也未做到盡善盡美,USB3.1在性能上要達到宣傳的最高水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。
第五局:市場前景
USB 3.1勝出
現在各大廠商已經在電腦和移動設備瘋狂地打起價格戰,在力求低成本的電腦廠商中,想要接受價格高而應用少的Thunderbolt2是非常困難的,再加上前面我們提到的Thunderbolt2設備那高昂的價格,更是讓很多廠商和消費者望而卻步。 至于USB3.1的市場前景,從近期品牌廠商突然增加大量的USB3.1芯片的訂單來看,各大廠商很有可能在今年全面更換USB 3.1新介面,而相關芯片出貨量可望在2015年第1季底、第2季初提前起飛。加上本月初CES展的宣傳作用,現在USB3.1的客戶詢問度和普及程度在不斷提高,USB 3.1的一線代工廠也已經提前下單,業界普遍認為電腦的主機采用USB 3.1已是大勢所趨。
USB3.1與Thunderbolt 結論 結果已經很明顯,無論是從普及程度、價格還是從市場前景來看,USB3.1都比Thunderbolt2擁有更大的優勢。舉個例子,現在在網上購買存儲容量相同的移動硬盤,搭載Thunderbolt接口和搭載USB接口兩種移動硬盤之間的差價超過一千元,自然有更多用戶會選擇USB3.1。即使Thunderbolt2的性能可能比USB3.1要強,但是估計Thunderbolt2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是只能走高端的路線,難以被主流用戶所接受。 |
|||